新闻中心>

集团视频集团新闻媒体聚焦


新时代劳模的榜样

浏览次数:2681所属栏目:媒体聚焦发表时间:2018-12-25 17:18:01

——河南省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十大领军人物”先进事迹

(2018年12月25日 河南日报  第14版专版)

1.jpg

刘文新(中)全国劳动模范,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jpg

张全收(左)全国劳动模范、中共上蔡县驻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委员会书记

3.jpg

段新宽(中)全国劳动模范、洛阳栾川县抱犊寨旅游景区有限公司总经理

4.jpg

李玉田(右)全国劳动模范,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5.jpg

徐晓,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州海龙实业集团董事长

6.jpg

秦英林(左)河南省劳动模范、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7.jpg

李彦增(左)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

8.jpg

杨明军(右二)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天成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9.jpg

谷强甫(右)漯河市劳动模范、河南华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10.jpg

牛留栓(右二)开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他们始终以先进的思想和模范的行为引领全社会。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广大劳模先进人物自觉肩负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坚持示范引领,为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共享美好生活,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各显其才。他们以“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责任担当和实际行动赋予劳模精神全新的时代内涵,他们以自身成长成才的生动故事和宝贵经验激励感召贫困群众自强不息、脱贫致富。

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十大领军人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他们心系困难群众、助力精准扶贫的爱心之举,彰显了中华民族扶危济贫、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也展现了劳模精神的时代风采。

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彰显劳模品质

小茶叶关系大民生,小茶叶能做大文章。富而思源的刘文新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成为扶贫路上的排头兵。他建立“扶贫产业+园区+贫困户”模式,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826人;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依托文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186户茶农茶园2313亩,其中涉及贫困茶农75户615亩;建立“美丽乡村+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景区及沿线建成21家“农家乐”,吸纳贫困劳动力33人。

为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刘文新聘请茶学专家和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累计免费培训贫困村茶农3200人次。设立专项助学基金,对浉河港镇郝家冲村所有贫困学子进行连续定向帮扶。

探索“企业支部+贫困村支部”联姻带贫新模式,刘文新牵头组建由党员和区级以上劳模先进人物组成的企业扶贫工作队,帮助贫困群众脱困。2016年以来,与贫困茶农签订收购协议,以高出市场10%的优惠价格收购协议户鲜叶和干茶,让利975万元。

搭起劳务脱贫桥 砥砺奋进再攻坚

每年输出劳务员工达百万人次,帮助贫困群众搭建起一座座劳务脱贫桥……在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中,张全收成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打好“党建引领牌”。从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张全收抓党建、促脱贫,强阵地、固堡垒,为脱贫攻坚凝心聚力。

打好“产业支撑牌”。他筹资100万元建成扶贫蔬菜温棚10座,无偿让贫困户种植;建成光伏发电扶贫基地12亩,贫困户家庭每年可分红3000元。建成箱包、手工制作等扶贫车间,使贫困户成了“月薪族”。

打好“民生保障牌”。他筹资80多万元建成村小学教学楼。设立助学基金,资助200名贫困大学生直至大学毕业。筹资100多万元修建镇敬老院,为100多位五保老人提供温馨宜居的生活环境。

打好“劳务输出牌”。他还组建200多人的扶贫志愿队,帮助上蔡县、确山县等地5万多名农民工转移就业,其中有500多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

创业带贫 担当重任

把扶贫帮困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段新宽创办栾川县金山矿业有限公司,一次性安排200多名村民进厂就业,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

他投资8亿元打造了红色教育基地抱犊寨旅游景区,安排周边地区贫困劳动力130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景区建设的700多间商业铺面,段新宽免费提供给当地农民进行商业经营,每年为当地农民增收6000余万元。

为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段新宽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220余亩,安置劳动力30余人,带动20多户农户脱贫;发展长毛兔养殖业,带动贫困户30余人,每户年收入5000余元;投资100多万元建成农产品加工厂,实现农村留守人口就近就业。

扶贫路上不落一人。段新宽十余年如一日,给贫困户送物资和现金。2016年以来,累计向贫困村送面粉3600袋、食用油3700桶、月饼850盒、现金184万元。

践行企业责任 助力脱贫攻坚

以愚公之志将济钢打造成为“河南制造”中拥有全球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20亿元。李玉田在引领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更以劳模精神投身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带领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他用真情积极回馈社会。2008年以来,李玉田带领企业先后捐款4000余万元扶贫助危;捐赠101万元给予贫困大学生每年5000元的生活补助;向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435万元;向济源慈善总会、省敬老助老总会等捐资1000余万元。

他帮助贫困家庭学子圆梦。近年来,他先后捐资332万元资助400余人圆了大学梦;为白血病患者捐款1.5万元;向贫困山区小学生捐款1.2万元,为贫困山区捐赠过冬衣物3000多件。

他开展常态性扶贫济困活动,向定点帮扶村的困难学生提供就业帮助;向对口帮扶村捐赠价值34万元的铲车,使该村有了稳定收入;每年春节,他还会为贫困户送去过节物资。

用奉献与担当 扛起使命责任

倾力解决实际困难。徐晓出资3.5亿元,高标准修建了全长约19公里的山区道路,解决了山区贫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设立“海龙教育基金”,帮助2000多名贫困学子解决上学难题。捐资50万元为全市40个贫困村小学建立爱心图书室,捐资40万元资助100多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徐晓已帮助10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梦。

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根据帮扶村的生态条件,徐晓制定乡村种植发展规划,使白赵村502户村民年增收60多万元。向开封市社会扶贫项目捐款100万元,支持开封市宗店乡陈河村的产业扶贫事业。

引领企业家合力攻坚。利用担任河南省女企业家协会会长的优势,她通过召开河南省女企业家精准扶贫工作动员会、实施“巾帼精准扶贫牵手行动”等活动,带动全省200多家会员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行动中,直接受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达7000多人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8000万元。

让财富回归本源把责任担在双肩

从22头猪养起,发展成总资产400多亿元的大型现代农牧企业,秦英林不仅缔造了“养猪神话”,还引领企业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目前,他已在河南内乡、山东曹县等55个贫困县投资230亿元,带动贫困地区用工2万余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左右。

秦英林携手内乡县委、县政府实施并推广“5+”资产收益帮扶模式,为群众脱贫攻坚按下了“快进键”。目前,已有10个省37个贫困县的12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每年稳定增收3200元以上。

秦英林累计捐助1.6亿元支持农村教育事业,资助贫困大学生12526名、中小学生76370名。2017年起,他每年捐助5000万元,将连续20年,支持地方政府开展教育扶贫。捐资500万元支持内乡县13个贫困村改建或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捐资2.56亿元支持农村架桥修路、养老助孤等公共事业。

他还整合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在内乡县等地建设农牧装备产业扶贫园,吸引数十家企业入驻,带动用工1万余人。

站在产业扶贫第一线

为菇农免费代购各种原材料60多万吨,供应菌种150余万公斤;免费为军烈属、困难户供应菌种80余万公斤;举办食用菌技术培训班580多期,学员30多万人……在李彦增的引领下,一棵棵小蘑菇成为群众生活的“幸福伞”。

李彦增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建成河南省残疾人培训基地、河南省科技扶贫基地、河南省星创天地、国家级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创经济效益8亿元,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在百企帮百村活动中,为29个贫困村300多户进行了食用菌精准扶贫。公司先后接待来访学习人员4万多人,技术咨询6万余人次,为千余户菇农挽回经济损失3180多万元。

为实施精准扶贫,他先后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食用菌大棚228座、联栋温室2座,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带动300多户600多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同时,他还出资10万元资助品学兼优的100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鸽子养殖助力脱贫攻坚

带动群众养鸽致富,放飞幸福梦想,杨明军先后组织免费培训班12期,培训500余人次,帮助群众提升养鸽技能。对肉鸽养殖户,他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种鸽和笼具,全程给予农户技术支持,并制定产品回收优惠政策,高于市场价格回收养鸽贫困户的产品。

把产业扶贫作为带动群众脱贫的核心动力,杨明军充分发挥养殖扶贫创业基地作用,带动全国30多个省市的5600余家养鸽户(场)发展肉鸽养殖。他还安排26名贫困人员进自己的养殖场就业,先后支付贫困职工工资28余万元。

与此同时,公司还为37户特贫家庭发放贫困救助金8万余元,有力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杨明军还捐资10余万元,捐资助学贫困学生20余人,获得舞钢市爱心企业荣誉称号。

积极奉献家乡,助力乡村振兴。杨明军拟投资8550万元在舞钢市建设天成肉鸽产业科技园,可直接提供300个就业岗位,带动1000户农民家庭养殖肉鸽。

心系贫困百姓 立志脱贫攻坚

早在2016年,身处国家级贫困县舞阳县的农民企业家谷强甫就先行参与脱贫攻坚行动。立足香菇种植的产业优势,他带领企业建设了融食用菌示范种植基地、菌种扩繁、食用菌产品加工和物流交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通过食用菌种植推广,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000多户,实现农户增收6000万元。

不断创新扶贫模式,谷强甫积极探索“产业+金融”扶贫模式,开展入股分红、承包大棚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2016年,政府以每户5000元,为425个贫困户以入股分红的模式参股到华宝公司,公司向贫困户支付分红119.88万元。

为扩大脱贫成效,他充分发挥“五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的作用,带动239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向贫困户支付分红465.9万元。三年来,华宝公司通过多种扶贫模式,带动2576户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为贫困群众累计分红1236.66万元,较好地履行了一个地方农业龙头应尽的社会义务。

发挥企业优势 助推脱贫攻坚

把大健康与大扶贫融合发力,牛留栓充分发挥医疗企业的优势,开展健康扶贫送温暖活动。2016年,他带领集团出资2000万元,为6省30多个县区737名肢残困难群众免费安装假肢772例。

2012年以来,牛留栓先后向省残联捐赠1000万元,向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400万元的残疾人康复医疗设备,向省残人福利基金会捐助善款100万元,向贵州威宁倾情捐助100万元康复设备,向尉氏县卫计委赠送价值32万元的健康扶贫爱心保健箱6763个。

他还出资100余万元援建了尉氏县庄头乡韩集村留余堂小学,为小学捐赠电脑20台。捐赠500万元改善乡敬老院设施设备。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带动12位爱心企业家资助12名残疾人子女圆了大学梦。

牛留栓出资1亿元在尉氏、杞县、通许、祥符区建立产业扶贫工厂,带动3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他还在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帮助了2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

河南省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十大领军人物”名单

刘文新 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全收 中共上蔡县驻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委员会书记

段新宽 洛阳栾川县抱犊寨旅游景区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玉田 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徐 晓 郑州海龙实业集团董事长

秦英林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彦增 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

杨明军 河南天成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谷强甫 河南华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牛留栓 优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河南省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十大领军人物”提名奖名单

晁顺波 安阳市劳模、内黄县兴农果树栽培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江福 全国劳模、河南新城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原泉水 省劳模、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书怀 省劳模、濮阳市碱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樊秋红 省劳模、三门峡市思瑞达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新平 省劳模、焦作市康耀电子科技公司副总经理

景 胜 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胡方方 全国火车头奖章获得者、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蒙华三标一工区主任



公司地址:中国河南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虎岭高新片区  电话:0391-6688888  传真:0391-6695008
河南济源钢铁(集团) 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0 豫ICP备17018696号
温馨提示:建议使用1920*1080以上分辨率浏览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