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集团视频集团新闻媒体聚焦


“匠人” 王小军

浏览次数:2125所属栏目:媒体聚焦发表时间:2016-06-17 16:58:18

济源日报 记者连远(2016年6月14日刊登)

夫匠者,手巧也。任何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中,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济源作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崛起在中原大地,自然也离不开无数能工巧匠的辛勤付出。

近日,记者走进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轧钢厂高线机械车间。炼钢工的看火、摇炉、合金等操作程序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组合成激情四射的炼钢大合唱。轧钢厂的流畅运转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他就是济钢一轧厂机械车间前区精装班班长王小军,一名兢兢业业的老“匠人”。

精于工 从学徒到技术能手

记者第一次见到王小军时,他正戴着安全帽,穿着一身油腻的衣服,沿着车间挨个检查机器的运转状态。“我就是一名普通工人。”不善言辞的王小军这样评价自己。但是,王小军的同事一提起他,就竖起大拇指,“他是厂里顶呱呱的技术能手。”

1993年,年仅20岁的王小军进入济钢工作,成为一名普通钳工,从此把火红的青春和飞溅的钢花紧紧连在一起。彼时,济钢还只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小钢厂。“一进厂房,一股热浪夹杂着粉尘扑面而来,像一支支钢针刺得眼睛和皮肤生疼。稍不小心,飞溅的钢花落在身上,就是一个燎泡。”刚参加工作时的艰苦工作环境让王小军如今仍记忆犹新。

“要想赢得大家的尊重,就得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王小军说,他上班的第一天,当焊工的父亲就这么告诫他。王小军始终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并下决心先把自己炼成一块“好钢”。上班时,他细心观察老工人的一招一式,虚心请教;下班后,他挑灯夜读炼钢书籍,第二天继续在操作实践中摸索。就这样,他坚守在一线岗位23年,经过千百次锤炼与铸造,在汗水的浸泡中成长起来,成为济钢的中流砥柱。

23年间,济钢已经发展成为资产总额120亿元的中国500强企业。王小军也与公司一起成长为技术专家,连续多年被公司评为“技术能手”,并获得“济源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现在,只要机器设备遇到“疑难杂症”,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王小军。王小军也从未让大家失望:“生病”的机器经他手鼓捣几下,就又变得“生龙活虎”。

匠于心 不懈追求技术创新

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王小军就是一位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技术人才。2003年,公司的精轧辊箱一直出现轴承烧损事故,更换一套轴承需10万元左右。王小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得知这是全国同行业的共同难题时,王小军就一头扎到车间,没日没夜地翻阅资料、查找图纸、测量尺寸,累了就在车间打个盹,饿了就啃块随身携带的馒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月的努力,王小军终于找到解决办法,使油膜轴承寿命由原来的1个月提高了24个月。难题的攻克也让王小军在国内同行业内声名鹊起。

王小军对精轧机组的大胆改造至今仍被大家津津乐道。“通过技术改造,每年节省电费345万元、双轴承费用约80万元,其他零件消耗费用也相应降低。”济钢的老工人张年农说,王小军的创新为济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一个人创新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王小军带领精装班全体成员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在班组内部开展小改小革创新活动,由2个人一组对相关设备进行技术钻研,摸索出节省时间的维护方法及备件准备工作,并坚持进行月度考核和奖励,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曾经一年内,他的团队就提出创新项目30多个,为公司的节能降耗及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辊箱的寿命由12个月提高到19个月,锥箱的寿命由12个月提高到23个月。这为轧钢厂稳产高产创造了充裕的时间。

品于行 当好“传帮带”领路人

“工人就是要学习、积累、再传授。”王小军说,要当好“传帮带”领路人。

王小军深深懂得,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不仅要当技术能手,还要当管理能手。2012年7月份,由于生产需要,轧钢厂把前区维修白班和精装班合为一体,称为前区精装班。王小军成为这支队伍的“领头羊”。为了让大家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王小军手把手地教大家,向班组每一位成员认真讲解其所管辖设备的性能、原理、维修方法。在工作中,王小军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以提高班组管理水平为核心,鼓励大家集体讨论,共同参与班组管理。在他眼里,前区精装班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只有班组的每个员工都进步了才能带动班组的进步。在他的科学管理和正确领导下,班组工作蒸蒸日上。他手下的员工工作热情是全厂最高的,工作质量也是全企业最好的。

管理者的言行就是员工最好的教材。2013年1月份,王小军带父亲到郑州做化疗。当时,公司的棒卷线准备检修,还专门聘请外国专家到现场指导。公司领导考虑到王小军专业技术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又和外国专家打过多次交道,就决定让他带领员工接受培训。他望了望躺在病床上的老父亲,忍着悲痛,毅然决定服从安排,回去参加检修。7天的检修结束后,他怀着内疚的心情,急忙驱车前往郑州,陪伴老父亲。王小军的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激励了身边的人。现在,经过王小军一手“传帮带”的员工,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现实需要“工匠精神”。以王小军为代表的技术工人一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雕琢产品,改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手上质变升华的过程。在工业企业转型发展的大潮中,他们默默无闻地坚持精工制作的理念,诠释着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



公司地址:中国河南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虎岭高新片区  电话:0391-6688888  传真:0391-6695008
河南济源钢铁(集团) 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0 豫ICP备17018696号
温馨提示:建议使用1920*1080以上分辨率浏览效果最佳